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招生就业 > 就业安置>详细内容

技校生顺利就业须知

来源:即墨区高级技工学校 发布时间:2014-06-11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技校生就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
一、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
技校学生年龄偏小,心理成长、生理发育尚未成熟,人生观、价值观和就业观正处于形成时期,他们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:一是期望值太高;二是就业观念陈旧;三是依赖心理较强;四是自卑心理严重。而且他们中独生子女多,长期的娇生惯养形成了怕苦怕累的思想,缺乏吃苦耐劳、爱岗敬业的精神,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高不成低不就,给就业工作造成很大困难。
为了让学生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就业要求,从新生进校开始,就要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时代要求与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。一是经常向学生宣讲国家就业的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;二是定期向学生作形势报告,介绍就业现状和就业趋势;三是有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;四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已,准确定位。这些教育,可以促进学生就业观念逐步实现三个转变,即从“铁饭碗”的传统就业观念向自主择业、竞争上岗的新观念转变;从单一的“国”字当头的就业观念,向外资企业、私营企业等多种形式就业的新观念转变;从“一嫁定终身”的就业观念向多次转业换岗的新观念转变。就业观念的更新,把学生的思想带入一个新的天地。
二、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
技校学生要顺利就业,仅有就业新观念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有扎扎实实的专业技能,有较高的综合素质。无一技之长,只能算是一名普通人,而不能称“才”,只有一技之长,而不能全面发展,就业面就窄,就业机会就少。现在用人单位选“才”标准严,既要选技能,更要选素质。因而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,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。
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让学生有较强的交往能力,应变能力,待人接物能力,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,高尚的思想品德,良好的职业道德。为此,学校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,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,组建模拟公司,开展多种技能竞赛,举办模拟求职,进行兴趣、性格、能力测试等。活动要丰富多彩,生动活泼,力求实效。对这些活动,要精心策划,精心组织,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,并拟定出评选方案,评出“星级学生”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启发学生的思想智慧,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为成功就业奠定坚定基础。
同时,技工学校要重视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,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就业形势、政策、信息、技巧方面的应急式指导,更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准确定位,进行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以及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的指导。就业与创业指导要贯穿于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,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思想、道德、学识、技能、信息、心理、技巧等方面做充分准备,增加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取得成功的机会。
三、必须建立广泛的就业网络
技工学校学生虽然学有所长,训练有素,但他们与社会接触少,获取就业的信息有限,因而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的可能性较小,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实现首次就业。
就业要有信息,信息通过网络传递。因此,为了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,首先必须建立就业信息网络。技工学校应设立“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”,专门对学生就业与创业进行指导,为学生就业做好各项服务,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就业信息网络。一是学校通过政府驻外办事处、劳动部门驻外劳务管理处建立“政府信息网”;二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缔结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建立“企业信息网”;三是充分利用人才服务中心、职业介绍中心信息量大,辐射面广的优势,建立“民间信息网”;四是学校派出责任心强、有一定交际能力的人员驻守就业基地,获取就业的各种信息,建立自己的“内部信息网”。这样,学校的“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”就成了就业信息的终端机构,及时收集并筛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就业信息,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
当然,不管是通过哪一个“网”传递过来的信息,学校都必须到用人单位去实地考查,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洽谈有关学生就业的细节问题,以确保学生就业的安全性、稳定性。
四、必须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服务
学生就业了,学校不能视为是“嫁出门的女,泼出门的水”,一推了之,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,对就业学生跟踪服务,加强管理,为毕业生安心岗位、适应环境、创业奋斗尽一份责任。
跟踪服务的工作主要由信息网的人员来完成,即就业信息网,也是就业服务网。跟踪服务的主要内容是:1.继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,要求他们在实践中坚定职业理想,端正劳动态度,培养职业良心;2.检查、考核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和业绩,强调劳动纪律和专业技能的影响与作用;3.协调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,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,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;4.对离岗学生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,如确是用人单位某种原因引发离岗,学校必须对离岗学生实行再就业安置。
对就业学生的跟踪服务与管理,是校内管理的补充和延伸,它既促进了学生的成功就业,又密切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,提高了学校的社会信誉,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,同时,也为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。